十五年依旧斗志昂扬 117:踏着浪继续往前走
导语
大概二十年前,从“3C+T”网吧出发,沈伟荣结识了《反恐精英》,之后的二十年里,他用了人生中全部的力量去追逐与电子竞技有关的一切,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做所有的工种,熬最苦的日子,依旧斗志昂扬。
当电竞一派春意盎然的时候,他却淡出了公众的视野,很多新人甚至不会再听到有关他的故事。当每次出现在CS:GO比赛解说席上,日渐泛白的头发仍在讲述他的焦虑和努力,关于用人生中全部的力量去把控节奏的焦虑。
面对焦虑,如今沈伟荣看上去笑得很淡,“电子竞技就是这样,着急是没用的。你得有自己的实力,有自己的规划,脚踏实地的。”曾经的他却不是这样,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朋友们都愿意叫他“战神”,有褒奖,也有些许的畏惧,无论如何他都是冲在前面的。
战神
有张大概十年前的照片,ChinaJoy现场,沈伟荣带着耳麦低头在交流之后,虚指前方,摄影师记下了他抬眼的一瞬间,眉眼之间的锐意,让人只看一眼就能牢牢记住。
很长一段时间里沈伟荣的身份都是赛事的总负责人,在电视台搞直播,让他对所有的流程都必须有掌控力,这是最基本的保障。可是一直到今天,并不是所有的电竞赛事都能做到按时开始,这种把握并没有成为电子竞技的常态。时间久了,像刻在沈伟荣的身上,不经意之间会让人觉得有些锐利,然后又迅速地消散在温和的笑容里。
05年退役的沈伟荣,在上海电信短暂的工作后,就以解说的身份进入了当时由IGE出资的GAMESTV,为IPTV游戏风云制作电竞相关的节目内容。他在TEDx的演讲上分享最初进入传媒领域,也是极为简单的理由,想要把过去所有CS战队的套路全部公布给观众,而不再是各家俱乐部之间互相封闭。
无论是办比赛还是做节目,在GAMESTV的时候算不上制度分工特别明确,大家互相之间搭把手的工作模式,很快解说并不再是唯一的工作。没过多久,他成了整个频道赛事部门的负责人,虽然之后他做无数工种的工作,但这个身份一直陪伴他到离开游戏风云频道。
对于一个商业化运作的频道而言,每分钟的播出时间所代表的成本都是可以被量化的,一期节目可能前后要制作十几个小时,播出只有几十分钟,而电竞独有的优势是可以用大量的比赛作为内容节目,来填补频道的时长,降低采购节目和赛事版权的成本。出于这个最底层的理由,G联赛被列入了当时GAMESTV的计划。
经历了几轮商讨,和领导就费用再三争取,第一赛季的G联赛终于在2007年元旦与观众见面。沈伟荣在之后的七年时间里把很大一部分的时间都贡献给了和G联赛相关的事情上,更多的人通过G联赛认识了他和他的团队。
到了2007年年末的时候,G联赛依托游戏风云频道的平台,已经顺利的成为除了WCG之外,在国内首屈一指的赛事品牌。就在包括沈伟荣在内的所有人都对未来充满期待的时候,08年的金融危机轻易地摧毁了一切。
原有的资方IGE由于投资收拢和虚拟货币管制的双重原因直接放弃了中国市场,整个行业最大的金主离场之后,所有人都陷入了迷茫。经历了那个年代的电竞人内心深处最强烈的焦虑可能就是来自于此。
如果明天,行业里最大的版权方宣布放弃电竞业务,大部分的供应商将面临和十二年前一样的毁灭性打击,这样的情况沈伟荣并不想再见到,所以在之后Imba传媒的发展路径上,才会看到那么多不同方向的尝试。
相比于之后的困扰,在2008年,活下来是更重要的命题。最后,负责频道的陈剑书与SMG达成了一致,台里给提供了六个岗位,剩下的人都要就此离开。沈伟荣心里想着不光是“要继续签下去,活下来”,更重要的是等赚了钱了,或者说是有能力了,再把原来那帮兄弟招回来。最终解说兼主持的张宏圣,赛事执行的王冠和沈伟荣,以及一名审片和两位后期包装留了下来。大概一年之后,又有一个人带着项目回到游戏风云。
人数减少了一半多,工作量却没有减少,这会儿反倒是之前全能的工作模式帮助他们积累的经验给了团队,在岗位极不齐整的情况下生存下去的机会。
一个赛季招到二十万的商,就按照二十万的标准来做G联赛,招到三十万就按照三十万来做比赛。传统电视台的演播室有灯,有摄像机,简单搭建一下就可以使用,但是比赛却没有电脑,沈伟荣只能去找网吧老板的朋友刷脸借电脑。
他和一个后期包装的朋友开车过去,两个人搬十台电脑回台里,在别的频道不用棚的时候,然后迅速拆掉还原卡,接上网线,连好电源,一周的录制才算是具备了条件。
即便如此,2008年G联赛的三个赛季,沈伟荣还是挺了过来。2009年大环境仍然没有扭转,实在招商不好的时候,他们就把比赛的赛制改成了守擂的模式,规则上守擂时间越长奖金也就越高,看似提高了奖金。
取巧之处在于当时电竞选手的竞技水平非常接近,虽然赛制上守擂越久可以获得的奖金越多,但实际上2009年只有DotA项目的EHOME战队守擂成功,魔兽和星际项目的奖金都比之前有所降低。
还不到三十岁的沈伟荣哪怕是一天七八个小时的节目录制下来,回到家还是有精神再玩一会儿游戏,但高强度的《反恐精英》带来的疲惫感并不能让他安然入睡,讲起夜深人静的时候自己在窗台点支烟抽的样子时,他也会有点唏嘘地笑笑。
更具象的焦虑只能在第二天逼得他和他的团队想出更多可以努力活下去的办法。在使出了浑身解数之后,团队里终于有人坚持不住,2009年底当初和他一起去网吧搬电脑的同事放弃了在游戏风云的工作,按照家里的意愿移民去了澳洲。
空出来一个编制,让沈伟荣找到了在页游公司做运营的张哲希,用沈伟荣自己的话来说,“他是回来还债的”。两年前团队的变化并没有影响彼此之间的感情,本就不喜欢国企氛围的张哲希在2009年年底毫不犹豫地回到了游戏风云,又变成了那个大家熟悉的Yaomo。
和Yaomo一起回归的是电竞市场的又一个春天,在经历了网络电视五六年的流量积累之后,像沈伟荣、张宏圣、周晨这些总出现在台前的解说第一次在网页游戏里体验到了“流量变现”的感觉。
如今那个页游的名字沈伟荣已经不太记得,但通过这款页游沈伟荣和他的同事们找到了这么多年来游戏风云积累的观众群体。到2011年的时候,整个网页游戏市场迎来了爆发式的增长,以此作为重要盈利点的游戏风云也随之迅速发展,团队从7个人扩张到了30多个人,网易、暴雪和腾讯的项目也都找上门来。好起来的2012年一整年,张哲希都在怂恿沈伟荣把G联赛的总决赛做得更大一些。
在上海,世博会期间启用的梅赛德斯-奔驰文化中心是当时的不二之选,一万八千人的场馆,王菲、李宇春都在这里办过演唱会。作为G联赛总负责的沈伟荣一直没有答应张哲希的要求,一直到了年底,面对团队内部的一些问题,觉得这可能是自己最后一届G联赛的沈伟荣还是决定去圆自己和团队的一个“梅奔”梦。
在张宏圣的记忆里,整个赛事的筹备经历了接近半年的时间,一直到2013年3月,2012年第二赛季的G联赛决赛才正式举行。而在这个时候,沈伟荣赛事执行的团队已经超过了20人,加上转播的团队要有40人需要从中协同调配。
张宏圣在说到G联赛的时候,一口气向记者丢出了一大堆他们当时向台里领导要解释的问题,“为什么要办,为什么要办到这么大的规模,成本是多少,能卖多少票,怎么做到收支平衡,如果要亏损的话换来的是怎么样的一个影响力,对G联赛这个品牌的打造长远的意义在哪里?”而大多数问题需要给出答案的人都是沈伟荣。
而与之对应的是梅奔的档期、选手和媒体的邀请、票务的处理、公安和消防部门的申请、安保公司的准备、观众的餐饮、门票的定价、直播过程中的信号保障这些基本的问题,至于像选手怎么在比赛之外消耗得更少一点,可以更好地投入比赛这样的细节就更是数不胜数。
沈伟荣必须要保持对所有问题的控制力,让G联赛按照正确的节奏推进下去。同时还有很多工作需要他在一线完成,很多需要人脉和沟通,整个赛事筹备工作中重要节点的把控都是在考验他在过去六年时间里,在赛事策划和组织上究竟收获了什么。
一直到2013年3月9日的凌晨2点11分,他更新了一条朋友圈,“无数次在脑中想象,空无一人的场馆却有听到一些掌声,站在这里的终于不是我一个人”,并配上了G联赛舞台的灯光效果。7个小时之后,G联赛将第一次登上梅赛德斯-奔驰中心,也是中国电竞第一次接受如此大规模的线下检阅。
知心荣哥
7个小时之后的梅奔场馆里,G联赛的赛事执行团队和直播团队都在紧锣密鼓地做着最后的准备和调试,期待比赛的开始。选手已经都到了现场,观众们陆续开始进场,张宏圣在和李晓峰对最后的台词。没有人发现总负责人沈伟荣并没有出现在场馆内。
全场的灯光暗下来,G联赛2012年第二赛季总决赛,在2013年3月9日上午,正式开始。
而此时,沈伟荣正站在场馆外,所有工作都在前一天晚上安排妥当之后,他给自己安排了一项工作。早上,站在赛场外面给一些受邀到场的领导和业内的老板送票。
一直到第一场的魔兽争霸比赛开始了一阵子,他才第一次走进梅赛德斯-奔驰中心,感受自己经营了六年的赛事,登上上海最高级别的演艺场馆的最终样貌。沈伟荣自己却说,他不是不愿意一早就在场馆里等待比赛的开始,而是真的害怕,害怕如他朋友圈里的话一样,看不到观众,只有零星的掌声。
还好,上午的第一场魔兽争霸比赛现场就超过了一半的观众,到了下午英雄联盟的决赛WE和iG开打的时候,现场已经座无虚席。那一届G联赛总决赛成了中国电竞里程碑式的事件。
在很多人的回忆里都完全没有沈伟荣这一面的记忆,张宏圣把从记者这听到的故事称为沈伟荣“内心的小脆弱”,可能恰恰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小脆弱,那个战神才有了另外一面,鲜活了起来。
一路经历了电子竞技几乎所有的岗位之后,终于铸成了战神,而从最后的脆弱往回看的时候,沈伟荣身上那些细腻的,让身边的人觉得轻松的部分,可能更是形成最终Imba传媒那套班底的关键所在。
在张宏圣眼里,自己和沈伟荣最大的差距就在对于身边人情绪的照顾上。
在Imba传媒,沈伟荣并没有自己的独立办公室,整个平层最角落里的位置留给他,靠近露台。不是特意辨认,并没有很强的存在感,而对待工作上的事情,他也有自己的处理方式。与沈伟荣共事了十多年的张宏圣早就明白了其中的奥妙,“当他跟你说这件事情有问题的时候,你应该把这件事想得更严重一点。”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温和成了周围的人对他的一种共识。
在电子竞技如今竞争已经日趋白热化的时代里,无论是同事、客户还是其他的合作伙伴,几年采访的经历里并没有出现过谁在背后提到一两句关于沈伟荣的诋毁。哪怕是在赛事执行相关的竞争对手口中也是如此。张宏圣会做如此总结,“他愿意和你沟通,会舒缓你很多负面情绪,大家叫他知心荣哥是有道理的。”
“知心荣哥”和“战神”摆在一起的时候难免会生出一些违和感来,可恰恰在沈伟荣身上都是非常强烈的观感。
而且这也是大多数观众对沈伟荣的感觉,说话的声音稍微有一点细,看上去也没有那么旺盛,但总是能轻描淡写地道破关键所在,对比赛的预测也不像这几年流行起来的“毒奶”,敢下判断而且极少出现偏差。
当初“想要把过去所有CS战队的套路全部公布给观众”的愿望,沈伟荣也在一步步和观众兑现。2006年,在大家对设备调试都处于摸索阶段的时候,他在自己的博客上了更新了名为《10min基本教学》的内容,无论多小白的玩家都可以迅速找到自己显卡、鼠标、显示器这些硬件的调试方法。相应的系统设置和游戏设置也被拆解成了详细的步骤,一次记不住的观众在博客上也可以反复查看。
在沈伟荣眼里,把那些神秘的部分总结起来,放在台前可能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而为此他一直在不断地尝试各种各样的内容形式。
灵敏度、预瞄点、分辨率和准心,这些对于新人而言似是而非的东西,他总是会一遍又一遍地说。十几年下来,人们已经极少能看到沈伟荣的眼神变得锐利起来,无论是身边的人还是电视前的观众更愿意把当做一个知心的大哥。
所谓的知心,在采访的交流之后,记者觉得可以更好地解释为是他对生活中很多细节的观察,愿意去了解别人的需求。
这件事情在最近一段时间去Imba电竞体验中心的时候得到了充分的验证。LGD的明星队员Maybe和Ame就在门厅要准备陈列的手印画框,所以场面有些混乱。服务生除了最基本的流程之外,忘记了给我们介绍电竞馆设备的用法,一阵摸索之后,发现显示器选了可以充分调整位置的悬挂模式,桌子可以升降,外设可以更换。
最重要的是,电脑里的很多硬件参数默认设置都已经被调好,不再需要前面提到的《10min基本教学》。对于经营一家电竞馆而言,上网登记的流程冗长是经营者无法控制的,但针对潜在的电竞用户去把鼠标的默认速度调慢一些,把显示器的数据也调到更适合射击类的游戏却是可以做的,这恰恰是很多电竞馆的经营者忽略的部分。
沈伟荣在离开职业赛场之后,总是会给人一些细微的特意。这些特意会拉近与所有人之间的距离,又不会给人带来额外的压力。但在卞正伟的记忆里,还在AS俱乐部做职业选手的沈伟荣并不是这样。如果非要回溯的话,可能从退役那一刻起,变化就发生了。
沈伟荣自己也会说,“打职业的话不行,打职业,不是赢就是输,你不赢就是输了。但是你在生活当中输赢其实没有那么明显的判断。”而他只是遵循他自己对于世界的判断标准,在生活和工作里解决问题。
卞正伟和沈伟荣在做周边采访的那几天里刚刚录了一档谈话类的综艺节目,在节目里两个人回忆了很多过去的峥嵘岁月。两个人从曾经的冷眼相对,成了经常会同框解说的CP,也是一段有趣的回忆。
其实从2005年,沈伟荣退役,他和卞正伟的关系就变得越来越好,大家有相同的爱好,又没有了当年你输我赢的竞争。对《反恐精英》同样层次的理解让两个人越发地互相认同。
十年前的WEM,在杭州,当时在Tyloo战队的卞正伟没能在自己职业生涯的最后一次大赛拿下冠军,输给了FX之后,也意味着职业生涯就此划上了句号。最受关注的总决赛的最后一场,沈伟荣把没有过任何解说经验的卞正伟拉上了解说台。
在解说台上,卞正伟不再是叱咤风云的王牌指挥官,一开始并摸不准解说的节奏。开始的时候,沈伟荣试着丢一些话题给他,半场比赛下来,两个人就像是在游戏比赛里的队友,找到了彼此之间的节奏。局势一旦发生变化,沈伟荣会留出空隙给卞正伟先说,往往他的判断也是切中要害,双方交火的时候对比赛的快速描述卞正伟也不会抢话。
沈伟荣虽然只是和卞正伟说“可以上来试试”,但卞正伟也能明白自己的老朋友想给自己多一条未来发展的路。而此时的游戏风云,也只是刚刚从两年的危机当中度过。之后,很快卞正伟就开始出现在游戏风云各档和《反恐精英》项目有关的节目里。
如今回忆起这些的时候,卞正伟会很认真地说,“在解说方面,沈伟荣是他的老师。”而从游戏风云的历史上看,如今中国电竞行业里很多正在巅峰的解说,第一次登台或者入门的时候身边都少不了沈伟荣。
新人们愿意向“荣哥”提问,而沈伟荣也会给出很多自己的建议,卞正伟在他的建议下走上了以专业表述吸引观众的路线。而如今《英雄联盟》的当家解说闫紫境也是在一开始就接受了沈伟荣的建议,如今有了自己独树一帜的解说风格。
“知心荣哥”当然也给过很多人忠告,在国服CS:GO即将上线的时候,卞正伟着了魔一样的非要自己出来组织了一个新的职业战队BOF(Born of fire)。俱乐部的筹划阶段,沈伟荣没少给卞正伟泼冷水,希望他能谋定而动,而不是一腔热血地冲上去。
为此,卞正伟还觉得老朋友在打击自己的信心。可是当BOF战队公布之后,沈伟荣不仅参加了BOF的选秀活动,2016年春节前,沈伟荣以Imba传媒的名义赞助了BOF战队。最终BOF并没能浴火重生,但卞正伟对于朋友的信任又更上了一层。
类似赞助BOF这样的行为,可能单纯从商业角度出发下判断的时候,并不是一个优质的投资,沈伟荣也坦言自己并不是一个足够职业的企业领导者。很多时候,他愿意再多筹谋一些,哪怕错过一些先机。
“我拍脑袋想出来的一个事情,我招了20个人,然后过几个月不行了,我就把这20人开了。”在沈伟荣的世界里,这样的操作是不能做的。而在变化多端的电竞行业里,几个月之后一个公司彻底消失都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
荣爷
为了更大的控制力和自由度,为了不变成自己不愿意成为的样子,2014年5月9日,沈伟荣正式离开了游戏风云。在离开与否的纠结里又经历了一年时间,最终还是选择把游戏风云里贴着沈荣伟标签的工位空了出来。
2014年的6月4日,沈伟荣和另外五个他们彼此之间都以兄弟相称的同事,拍了一组站在码头集装箱上的照片,六个人看上去想要成为驰骋江湖的英雄,而身上却又缺了那一点狂妄的气势。
两天之后,六个人宣布成立了Imba传媒,所有初创的班底都来自游戏风云的赛事部。所以公司成立之初,很多人对他们的判断都是未来中国电竞市场上赛事的执行和转播竞争中足以搅动局势的一方。
见惯了电子竞技市场上沉浮的沈伟荣,对如今的中国电竞有自己的清晰判断,这也是如今Imba传媒最重要的行为准则之一。“浪来了,我们就不能错过那个浪,你得踏着浪继续往前走,我们一直说我可以不是领浪人,但是我们不要错过。我踏着浪走了,然后没有浪了,风平浪静的,我就飘着。慢慢一步步来。”
在沈伟荣的判断里,他一直认为自己做的这个行业是一个文娱行业,至少是文化内容很多,而文化内容的核心需要IP去支撑,而非像开工厂一样单纯地按照人力复合去计算。
在Imba传媒成立两个月之后,首届i联赛的众筹款就达到了168万,刷新了当时游戏动漫领域众筹的记录。又是两个月之后,i联赛DOTA2项目的线下赛在斗鱼直播上的观众数量稳居第一,甚至是当年英雄联盟世界赛小组赛的两倍之多。
一年之后的2015年10月,沈伟荣完成了与Starladder的合作,也就有了之后被更多人了解的SLi联赛。一直到2018年的4月,Imba传媒展开了与Dreamhack的合作,再加上早就有所接触的PGL,外界似乎才窥见了沈伟荣对于自有品牌的综合性赛事的野望。“我们也筹备了三四年,除了和ESL,其它几家其实都说了,要看大环境,要看我自身造血的能力,可能直接把它们全都收进来。”
去年,ESL拿到了虎牙直播的投资之后,希望可以打造一个自己的联赛。沈伟荣的经验却告诉他,没有人可以上来就把所有的蛋糕吃完,同时在每个地区都有各个地区比较强势的,可以解决本地化问题的团队。而更好的解决方案是像与Starladder合作一样,联合更多的三方赛事团队去实现挣脱游戏发行商的赛事品牌联盟。
为了这件事,沈伟荣一直在不断地筹谋着,相比于游戏发行商的公关业务,他更愿意去尝试各种各样的方式获取属于Imba传媒自己的IP。自制的综艺、短剧、网剧都在其中。这些东西都导向了内容的创作能力和自有IP的打造。当然在这些尝试中,大部分看上去都“失败”了,大多原创的IP都没有持续做下去,只有i联赛相关的版图在低调地扩大着。
有些时候,浅尝辄止未必就比拼尽全力要没有意义。
《游戏麦霸我最6》前后做了三季,在直播大发展的年代里为直播平台找到了如何联动主播,去产出自制内容的方法。在第二季节目收官的时候,沈伟荣说,“最后时刻我一直在反省自己,不会花钱的人也不会赚钱。”沈伟荣在节目直播过程中,直接和王思聪讨论起来了节目制作的细节,而之后的一季节目直接变成了熊猫TV的赞助。
同样坐在场下,和王思聪、李晓峰一起做评委的李龙飞,当时是作为游戏《自由之战》的赞助商代表,可能很多人也不会想到四年之后,沈伟荣和李龙飞又一次通过《多多自走棋》站在了一起。而这一次不再是一档综艺节目,双方密切地站在一起,完成了一款可以冲击头部市场的手机游戏。
在所有人都在摸索的年代里,Imba传媒尝试了最多的形式和方法,去找寻观众喜欢的内容。一直以来,节省了大量宣发费用的沈伟荣,总是能够依靠口碑去完成节目的传播,到了2019年,TI9赛后的自制节目《刀塔之夜》又一次证明了Imba传媒内容团队对于电竞社区的理解。相比于其他团队工业化高标准的制作模式,Imba传媒的灯永远是最少的,但观众多数时候都会在看过节目之后会心一笑。
这样的尝试其实一直都没有停止,到了2018年,Imba传媒给出了自己对于电竞教育的理解,培训班只开了两期,但很多参与培训的学生确实以此找到了工作。在此之后,沈伟荣不断地在这个行业里试验他最新的理解。盘算了超过一年的电竞体验中心如今已经正式营业,同样计划良久的电竞酒店也马上会问世。
虽然核心还是赛事IP和自制节目,剩下无论是培训、电竞体验中心、电竞酒店还是手游的运营,看上去都有些散,但慢慢的,当这些业务日渐补全的时候,人们才从中看到了一些有趣的关联。
在沈伟荣的计划里,他要种一棵大树,但可能并不能等所有的枝丫一起生长,再一起开花结果,不同树杈上的业务线渐次展开才是比较容易会活下去的方法。
沈伟荣也总是在提醒自己,很多东西都可以去尝试。而后他还会笑眯眯地补上一句,“效果现在看来至少没有很差,就说明我们的判断还依然是正确的,还是在行业里边稍微领先的,而不是沉迷在做业务上,我觉得就OK。”
当然,他还是会强调,“这是我想象中的电竞的一个体系,但这个体系不是我一个人能做的,我不可能把所有东西都涉及到,我可能是从一些点入手,有时候也是为了活下去。”就在看上去混乱无章的变局里,沈伟荣用了五年时间,正在一步步地补全他计划中的大树。
117
大树之所以能够逐渐显现出来,推进的顺序无疑至关重要。而次序感在沈伟荣身上也确实有一种非常明显的体现。他总是笑得很轻巧,但做事的时候却总有让人意想不到,又效果不错的节奏。这种节奏的变化总会让人忍不住想到那个曾经在反恐精英项目上对战术有独到理解的“117”。
“ABIT strike.117”是沈伟荣在反恐精英游戏里作为职业选手的标志。在投身职业电竞的两年时间里,他没拿过世界冠军,却是最先让全世界感受到中国反恐精英项目拥有足够竞争力的团队指挥官。
在卞正伟的回忆中,最初和沈伟荣沟通只是每次在QQ上问一句“练不练”,练就各自进入约定的房间,不练就没了下文。那个时候的沈伟荣每天有16个小时是和反恐精英一起度过的。很多游戏内的细节都需要大量重复的练习才能做到万无一失,而这个过程注定是枯燥的,需要极大耐心付出的。
队伍之间的训练赛之后,他们还要利用当时的DEMO系统做大量的比赛复盘和战术讨论。作为ABIT strike的战术制定者,沈伟荣比一般的队员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去研究战术,掌握比赛的变化。
同时,作为一个团队项目,他也要花额外的时间去和队友沟通,凝聚整个团队。两年时间里,每天16个小时的训练日常,可能对于日后无论是工作里的“战神”,还是私底下的“知心荣哥”都算是打下了重要的基础。
就像卞正伟最初接触沈伟荣的时候,以为他只是一个枪法非常强悍的选手一样,大家在最初都只看到了沈伟荣“战神”的一面。随着了解日益加深,之后的日子里他身上展现出的亲和力,让卞正伟和他成了至交好友。
真正帮助沈伟荣在2004年到2005年那段时间,成为中国最强的反恐精英选手之一的关键,还是对于比赛的阅读和通过阅读比赛调整自己队伍节奏的能力。
ABIT strike这支队伍的成名之战,赢下与当时的欧美顶尖强队4Kings的比赛就是以这样的节奏变化开始的。在比赛的录像里,在比赛地图Dust2上,开局一场沈伟荣在中门附近观察对方整体的布防,而四名队友通过大量的移动来欺骗对手的道具,当闪光弹和手雷有所消耗的时候,沈伟荣也获得了对手常规站位的信息。迅速决定集中火力拿下了防守薄弱的B区,对手在没有道具的情况下反攻B区无果,ABIT strike拿下那场比赛的第一分。
而在双方交换身份的下半场开局,ABIT strike在被对手突击A区成功之后,迅速调整了位置,绕路到A大道和A小道形成夹击之势,把对手本来的地形优势变成了劣势。这在当时全世界反恐精英项目的开局战术中都是有层次感和诸多变化的先进战术。
自称上学时候是“学霸”的沈伟荣在反恐精英的比赛里验证了自己过人的节奏把控能力。而这样的节奏感,当有Imba传媒这样一个他可以自由掌握的平台时,又一次回来了。
反恐精英不能头也不回地冲上去和对手拼枪法,在电竞行业中生存也是如此。枪法过硬只是职业选手的门槛,那个能够在比赛过程中自由进退的节奏,才是致胜的关键。
一股脑地冲上去,迎接着的只能是枪林弹雨,适当的调整和收缩是为了能拿下最关键的战役。如今沈伟荣还像十五年前那样,站在dust2的中门附近,保持冷静,不断地用闪光弹和手雷试探,寻找属于自己的最佳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