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歌且行的炉石传说短片——评《炉石与家》动画
导语
《炉石传说》短片都是以介绍新版本内容为主,这一次是公司首次为这款早已风靡全球的卡牌游戏制作独立动画。
在2017年的科隆游戏展上,暴雪公布了《炉石传说》最新的动画短片。与过去不同的是,以往的《炉石传说》短片都是以介绍新版本内容为主,这一次是公司首次为这款早已风靡全球的卡牌游戏制作独立动画。
如果偶尔去网吧搓一把炉石,或者是电脑上重新安装了《炉石传说》的游戏客户端,在进入游戏之后还可以看到,几年前这款游戏刚刚发售的介绍短片——它很精彩,但是由于技术和成本限制,仅仅是用了静态原画加上悬浮特效的方式来呈现。这种动画表现方式,依旧可以在《炉石传说》的金色卡牌之上见到,就像是《哈利波特》中,比比多味豆所附赠的巫师卡片。
虽然卡片的动画效果受技术限制,不能添加太多的动作蒙版(设计师曾说过一张卡片最多添加三层动画效果),但是属于游戏的宣传片也是一再翻新,洗脑的歌曲加上精良的镜头切换,推动着《炉石传说》不断向前发展。
当我第一次看到《炉石与家》的英文版短片时,第一反应是为暴雪中国的本地化小组捏一把汗。尽管之前炉石有很多歌唱宣传小片,但是做成舞台剧效果的动画还是第一次。且不提其中多角色的演出配合,光是将这些英文歌词转换成合适歌唱的中文就已经实属不易。
“如果没有翻译,我们无异于住在彼此沉默,言语不通的省份。”批评家乔治·斯坦纳曾经写下这句话。随着游戏行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厂商会在自己的游戏中推出中文支持,但是劣质的翻译就像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甚至有一部分翻译已经曲解了游戏背景故事的原意,最后受到伤害的还是热爱游戏的玩家群体:
比如《血缘诅咒》中的“第三脐带”和“三分之一脐带”,以及各个物品、地图名称的争论;
比如《重力异想世界2》刚刚上市时,官方放出的竟然是机翻的中文版本;
再比如在玩家的层层反馈之后,才决定补上中文的《塞尔达传说:荒野之息》——虽然到现在任天堂依旧没有兑现这个承诺。
在对《炉石与家》短片进行中文化翻译时,可以经常听到翻译人员说“信达雅”这个字准则:“信”指意义不悖原文,即是译文要准确,不偏离,不遗漏,也不要随意增减意思;“达”指不拘泥于原文形式,译文通顺明白;“雅”则指译文时选用的词语要得体,追求文章本身的古雅,简明优雅。
但是这次的难点在于,翻译出来的文本要用于动画配音,而且必须由专业的歌唱演员来歌唱出来。既要配合动画中各个角色的嘴型,又要配合原本曲目的音调节奏。
尤其是大合唱的最后一句“HearthStone is home”,如果直接翻译,“炉石传说就是家”是最完整的意思,但是这个翻译却不能用在短片中。按照欧美的唱歌方法,英文原句中的”th””s”和home中的”me”等字母的发音,都是可以省略,这样就造成“HearthStone is home”这句歌词在唱出来的时候只有四个音节,而中文每个字都属于一个独立的音节,为了保持曲目不变,只能是忍痛割爱——台版翻译的为“炉石战记”,中配版翻译的为“炉石传说”,这两种翻译都是音调妥协下的产物。
除了最基本的翻译,游戏的本地化还要考虑的观众和玩家的接纳程度。《炉石与家》这部短片是一部标准的美国动画,标准到继承了长久以来美国动画,尤其是儿童动画的制作传统:歌唱。从上世纪第一部动画电影《白雪公主》开始,美国动画可以说是“一言不合就唱歌”。
这种从传统百老汇歌舞中发展出来的形式,放到欢乐的动画中反而更加和谐。在第67届奥斯卡金像奖上,动画电影《狮子王》所获得奖项,反而是“最佳原创歌曲”和“最佳配乐”。很多人或许没有完整地看过,在不久之前火遍全球的《冰雪奇缘》,但是一定在某个地方听过这部动画的主题曲《Let it go》。
歌曲的洗脑能力总是会大于单薄的台词。我们在脑海中迅速的回顾一下《炉石传说》各个版本的宣传片,会发现最为熟悉的还是《地精大战侏儒》诙谐歌曲,或者是《冒险者协会》里面的大合唱,反而离我们最近资料片《冰封王座的骑士》,我们却想不起吉安娜说出来的完整台词。
由于文化差异,亚洲的观众往往对这种歌剧的艺术表现形式,不是特别感冒,在观看的时候甚至会有些许尴尬的情绪出现。这对于暴雪中国的本地化团队来说,如何把“尬唱”变成顺其自然的感情流露,也是非常大的一考验。
值得骄傲的是,本地化团队在这方面做的相当完美。不仅照顾到了中国听众对于歌曲认知的习惯,连动画中各类型的物种声调,比如哥布林,比如侏儒,比如血精灵和兽人,也都找专门的歌唱演员进行了详尽的演绎。所以,作为一名《炉石传说》的玩家,要感谢暴雪设计了这么精彩的动画,也要感谢暴雪中国本地化团队的鞠躬尽瘁,大家觉得好看、好听、好玩的同时,也对《炉石传说》的下一步动画短片有了更多的期待。